关注我们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预防》

来源:中国房产经济网     作者:蔡连莉     发布时间:2024-09-19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预防

作者:蔡连莉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关乎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声誉形象。安全生产是建筑企业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保证和目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涉及面广,是一个综合性强且系统全面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其原因、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预防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


建筑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建筑业是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安全事故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家庭和个人更是毁灭式的打击。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筑工程常见的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可能导致工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建筑工程事故通常危害较大、破坏性强,常见的安全事故总结如下:

(一)机械能伤害

在施工现场,机械能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设备伤害和起重伤害等。

坍塌事故主要发生在基坑工程和脚手架工程中,表现为建筑物或结构物突然倒塌,其破坏力极强且范围较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高空坠落主要发生在脚手架、楼梯井、预留洞口等工作区,是施工常见的一种事故隐患,尤其要注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防护。物体打击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施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和工器具较多,物体受到外力影响、人员操作失误或自身存在不安全状态等,都可能造成此类事故。机械设备伤害和起重伤害主要指切割机、起重机等大型机械,此类事故往往由于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机械操作不熟悉、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机械设备本身的老化、缺乏检修保养等原因造成。

(二)触电、热能伤害

触电事故是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引发的事故。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原因包括:操作人员违反规程作业,机械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安装、使用不当,或缺乏检修保养而发生漏电,临时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潮湿、积水等自然环境影响等。

火灾是热能伤害最典型的事故表现。火灾造成的伤害包括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直接伤害即烧伤和热烟灼伤,间接伤害包括窒息、砸伤、烟气中毒等,常见建筑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此外,聚氯乙烯、尼龙等纤维类物品燃烧时可产生剧毒气体,引发吸入性损伤,而大部分火灾事故死亡的原因就是吸入有毒气体。

(三)化学能伤害

施工现场化学能伤害的原因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吸入有毒气体、接触有毒物品、危险品爆炸、电离辐射等。

食物中毒通常由食物加工不当、食物被污染、超过保质期引起,表现为腹痛、呕吐、发热等。有毒气体主要指电渣焊、气焊作业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长期接触易导致头晕、四肢酸痛,严重时影响心肺功能,以及爆破作业、建筑物拆除、土方工程和地下工程中的扬尘,是导致尘肺病的元凶。有毒物品包括涂料作业产生的甲醛、苯、甲苯,铅、汞等金属毒物,防水工程产生的煤焦油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化学物质。危险品爆炸由于仓库违规大量储存、混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不按规定操作、用火不慎,设备超负荷运转等原因造成,是可以加以控制和避免的。电离辐射主要涉及挖掘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在放射性区域施工,一些建筑材料也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如石棉会释放出β和γ射线,大理石中也含有放射性物质。

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具有严重性、复杂性、多发性等特点,其原因复杂,特点鲜明。总结原因大体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大部分安全事故由于人为疏忽、过失或失误引起,是可以避免的。只有明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才能提出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对策和建议,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一)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足

从建筑企业角度,部分建筑企业视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资金不足,二是不按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三是选用材料不合格、机械设备不符合施工要求,四是培训教育和考核不完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经验不足,五是检查、监督和隐患排查流于形式等。

从相关人员角度,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专业知识和经验欠缺,未能有效地将教育培训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一是对事故隐患和危险源不能准确识别、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二是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三是疏忽职守,甚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二)违规操作和违章作业

部分施工企业为节省资金或压缩工期,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如强令违章作业、未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购不合格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大型机械设备不设专人管理、偷工减料、不按规定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等。部分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作业,如随意攀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擅自动用明火、高空作业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擅自拆改和挪用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材料物品随意堆放、特殊作业无相关手续、发现隐患未整改而冒险作业、安排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操作特种设备、对验收发现的问题未解决即投入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品混放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施工现场环境因素

在建设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建筑项目的安全性通常有很大影响。环境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较为稳定的自然环境,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踏勘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二是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施工企业应做好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三是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非正常事件,具有不可预见和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特点。

施工现场管理是可以人为控制和干预的。企业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并由专人负责,做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护,严格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用电、动火管理,健全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机制,为施工现场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对于自然灾害要加强监测,完善灾害处理和应急防控措施。例如,施工前做好气象测试,明确雨、雪、风和雷电风险,如遇雷暴和强降水天气,施工现场必须停电、停工,防止材料、机械设备淋雨而损坏。

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是建筑企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其重要性得到行业的普通共识。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制度、标准和规定更加完善,建筑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愈发重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总体有所提升,管理更加规范,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有所加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薄弱

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关于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旨在最大程度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但相关立法零散、更新慢,部分法规、政策无法满足成熟的现代化建筑工程市场的需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尚且薄弱,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立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业管理分割,存在多头立法与多部门执法的现象,在监管和执法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个别地区甚至存在监管“盲区”、“特区”现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参与主体除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外,还有设计单位、政府监督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还应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各主体单位的安全责任、管理行为并相互约束,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是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规范、程序、控制措施和工具的集合。

在实践中,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不明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化管理,不注重事前预防和隐患排查,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缺乏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

2023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43500-2023《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并于2024年6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和通用性要求,是指导具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相关部门和建筑企业应认真组织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指导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不到位

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事故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建筑工程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措施,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识别和排除危险因素,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涉及方面众多,包括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等,应根据常见事故的原因对项目部和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和评估。一是加强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逐一排查、定期排查、全面排查、狠抓整改,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危险性大的机械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用品等实行专项检查。二是开展联合检查,由住建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重点企业定期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并持续跟踪。三是优化检查方式方法,引入大数据技术,将安全风险等级高的建筑企业纳入年度执法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对于有事故“前科”和失信、重大违规行为的企业,还要至少增加一次检查。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或三年以上未发生事故等守法守信的重点检查企业,可纳入执法抽查。对于典型事故暴露出的严重违法行为或落实临时性重点任务以及通过投诉举报、转办交办、动态监测等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开展执法检查,不受执法计划限制。

(四)管理方法落后,有效性不足

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管理方法是实现安全目标的手段,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对施工现场各个生产要素统筹安排。一是行政方法,即领导人员发布指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监督、激励和考核,二是规划管理,制定分部分项安全目标,通过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整改并完善预防措施,三是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通过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和资源优化,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工作方式落后,管理的有效性不足。一是采用粗放式管理,重施工、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的指导,二是机械、设备和工器具过度依赖国外进口,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对于生产设施设备缺乏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三是信息化程度低,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正确认识和及时识别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效率较低。

四、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预防对策建议

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人员责任意识和考核培训,健全以事故预防为重点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

(一)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工序繁多且相互交织,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难度。安全生产管理首要工作是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各项工作的依据和规范人员行为的准则,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全体人员深入领会安全生产管理内涵和精神,提高安全意识和规范化管理意识。二是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对工程管理人员和主要操作人员培训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制订施工现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认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三是注重施工细部安全管理工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对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每个关键点的安全工作都要重视。四是从权、责、利角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奖惩制度,改进企业的生产规范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落实,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及时解决并给予相关人员处罚,对施工过程的实时数据和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并跟踪解决。

(二)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对保障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注重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在工程项目资料上也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真实记录、整理和归档。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管理,提高事故预防的有效性,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通过BIM技术、智慧工地平台、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流程管理和风险的全过程监控,具有实时性和可视性,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生产状态和安全隐患,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协调联动和自动化决策。

(三)加强人员责任意识和考核培训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人员责任意识和考核培训,相关人员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制度理论和安全技能等全方位的学习,全面提高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

一是现场相关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管理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人员,负责落实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要加强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二是完善考核培训,抓好学、教、考三个环节,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按岗位和工种制定培训和考核内容,督促相关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在一些重要风险部位施工前,邀请专家举办安全讲座,对施工安全要点进行分析解答,有效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三是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分岗位、分工种对员工进行风险识别、事故预防、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理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措施、危险物的安全处理、事故现场保护和人员疏散等。

(四)健全以事故预防为重点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全过程动态管理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勘查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涉及资料收集、设计图纸分析、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踏勘测量、采选合适的材料和机械设备、评估施工现场风险、保障水电供应等,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做到无安全措施不施工、隐患不排除不施工、无安全条件不施工。事中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的管理,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和施工计划,对各道工序和关键点进行监督,对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及时识别和排除,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事后控制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受害者、保护现场,针对事故原因积极调查、分析和总结,及时反馈和上报事故报告,制订有效措施并组织整改。

动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事故预防。应建立有效的隐患排查机制,设立安全督查组,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记录形成报告并督促整改。由于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隐患排查的时间应从事前控制开始,各环节定期排查,排查的内容涵盖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临时设施、施工方法、现场管理、环境变化等,排查的方法可以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先进技术,及时、迅速、精准识别危险源,排查的方式采用自查和督查相结合,与联合检查协同,共同做好事故预防动态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一菲.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对策[J].房地产世界.2022年第11期

【2】安瑞平.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3年第21期

【3】李子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J].现代职业安全.2023年第4期

【4】谭经刚.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及安全事故预防[J].四川水泥.2021年第3期

【5】梁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J].居业.2024年第5期


作者简介:蔡连莉,女,硕士,中地地矿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济南历下区舜华路大学科技园北区B座4楼。


Copyright © 2016-2024 中国房产经济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9486号-1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